大家丨没有快乐教育的共识,中国教育还要输多
前几天,在从重庆回成都的城际火车上,与邻座的一位老师攀谈了起来。
她是一名小学的数学老师。谈到小学教师的待遇时,她说单靠工资根本没法好好地生活,课余给学生补习数学的收入轻松就能超过工资,而且也不累,每周末半天就够。她给学生补习奥数,每名学生每次课收费160元,现在已经有超过15名学生报名。
她谈到有一名学生,成绩不好,学习习惯很糟糕,但家长死活要求把孩子送进奥数班,她委婉地提醒过好多次,但经不起家长的再三坚持,勉为其难把这名孩子也招进来了。她说,有什么办法,家长盛情难却嘛。
其实,教育部门近年来,颁发过数次禁令,严禁中小学在任教师给学生有偿补课;而且,教育部门十多年来也颁发了一道比一道严厉的“禁奥令”,叫停奥数竞赛、取消奥数培训、严禁奥数成绩与招生挂钩。
我问她,你这算不算违规“顶风作案”?她笑了,不允许补课,我就辞职不做教师了呗。风轻云淡。
我无意评价教师私下给学生补课的事情,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家长趋之若鹜地驱赶孩子去学奥数,包括那些明显缺乏数学天赋,连正常的课业都跟不上的孩子,家长也不惜一切代价要给孩子安排学奥数。
在我看来,家长门之所以会如此踊跃地送孩子去学习奥数,大概率源于多年来中国家长们前赴后继的流行性教育焦虑综合征。任何有可能提高孩子课业成绩,有可能提高孩子小升初、初升高入读名校概率,城市中产家庭的父母们不遗余力,不计代价地愿意Hold住一切机会。至于是不是真的对孩子就是有益,他们其实已经无暇思考。
“禁奥令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,其初衷是想从源头上掐断家长们教育焦虑综合征的念想。不过,有需求就有供给,这是经济铁律,需求越旺盛,供给就越积极,概莫能外。
二
数年来,一道道“禁奥令”的颁发,确实叫停了社会上公开的奥数培训,以及刹住了名校通过奥数考试来筛选学生的风气。不过,那些中学名校面对乌泱乌泱涌来报名的人潮,要10比1、20比1、甚至50比1地挑选出真正优秀的生源,不让考“奥数”,那就考“超纲”,换个标签的游戏罢了。
既然中学名校招录筛选始终是要通过考试来从高到低录取的,那么提前给孩子“超纲”补习,对于大多数城市中产父母来说就能确保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。这就是社会心理的共识,也就是家长们集体对“禁奥令”不以为然,甚至大加抵制的社会心理基础。教育部门管得了学校,培训机构,管不了家长的需求和期望呀。